贵州省近年来以“危改”为突破口,结合改厨、改圈、改厕“三改”工作以及“人畜混居”整治等工程,持续攻坚农村住房保障“防护网”建设,解决了1200余万农村群众居有所安的问题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接续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。
确保群众居有所安
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板当镇同合村,尽管屋外下着雨、刮着风,但55岁的村民梁晓琴与90多岁的老母亲安坐家中,不再担心屋子漏雨。梁晓琴住的是50平方米的新房,这是当地政府2020年5月花费4.1万元帮她建的,室外还配建了厕所。她说:“这房子差不多是我住过的最好的,坚实牢固。”
梁晓琴之前居住的木房,因年久失修,摇摇欲坠。2020年上半年,作为贵州9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之一的紫云县,在脱贫攻坚住房保障“查缺补漏”工作中发现梁晓琴的情况后,通过“危改”让她住上了“安全房”。
“今年以来,全省‘查缺补漏’工作中发现住房保障问题1.6万余个,全部处理完成。”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工作人员黄德堂介绍,贵州自2008年实施农村“危改”工程以来,已帮助330余万户、逾1200万群众住上了安全适用房。
住得安,还要住得好。近年来,贵州先后实施农村“三改”、“人畜混居”整治等工程。2019年底前完成的“人畜混居”整治,让全省7.12万户、约28万农村群众告别“人畜混居”,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极大改善。
想群众之所想
贵州在推进农村住房保障工作中,注重根据群众家庭情况、劳动能力、经济状况等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。如在“危改”中,采取群众自建或政府统建安置,农村闲置安全公房或养老院、残疾人托养机构(含福利院)安置等方式保障住房安全。
在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索街道办事处大桥村,由政府统建的34户“危改”集中建设点犹如微型社区,房屋银白明亮,巷道干净整洁。53岁的村民罗会明一家2019年就搬进了100平方米的新家。他说:“考虑到集中安置更加节约建设成本,政府选择帮我们统一建房,并安装好水电、门窗、灶台等,非常周到。”
同时,注重保护村庄风貌,留住乡愁和发展机遇。贵州有传统村落逾700个,其中涉及“危改”、“人畜混居”整治的村落约600个。为了保护村落风貌,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明确用相同材料、修旧如旧。
榕江县加宜老寨是一个传统村落,有村民142户,近年来实施“危改”和“人畜混居”整治的有91户。蒙银昌等村民的老房子在2019年实施“人畜混居”整治时,除了用砂石、水泥填充和硬化一楼地面外,其余板墙、屋瓦都用相同材料分别进行了修缮,保持了房屋风貌。如今,加宜老寨旧貌换新颜,加上周边群山耸翠,村景更加宜人。
激发群众主动性
作为一项民生工程,住房保障工作事关民心,只有激发群众主动性,让群众满意,才能民心稳固。
数据显示,贵州330余万户“危改”农户中,自建户达306万户;7万余户“人畜混居”整治农户中,自主整治的占绝大部分。
同合村村民万龙的砖混平房于2016年兴建,面积100平方米。“我自己请人建房,自己监工,自己出力。房子建好后,政府补了3.5万元。”他说,新房虽未装修,但很牢固,他非常满意。
“只有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让他们参与住房保障工作实施过程,亲自监督建房甚至亲自动手建房,才能把住房保障工作做到最好,群众也才能真正满意。”紫云县住建局副局长黄华说。
干部主动搭把手,提升了干群关系。从江县加勉乡党翁村69岁的村民王金富家在2019年实施“人畜混居”整治时,他自己出工出力硬化地面、砌墙,老伴负责拌灰浆、送建材,驻村帮扶干部也来帮忙。
“驻村干部与群众携手,干群关系更加融洽。”从江县住建局副局长吴义标说。
中国网地产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·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,是国内官方、权威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。以引导正确的行业舆论导向为己任,为行业上下游关联企业、相关产业提供一个高效沟通与互动的优质平台。
网友回应